历史记录(0)

暂无视频播放记录哦~
查看更多

乐活LIFE

首页>乐活 > 正文

七夕,你知道多少?

2023-08-22 00:00:00 来源:广西视听


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。

相传,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夜,牛郎与织女都会在鹊桥相会。

这个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。

也许很多人不知道,这一天除了表达爱情外,还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呢。


00:00
00:00/00:00
——— 画面比例 ———
等比满屏
——— 画面设置 ———
亮度
默认
对比度
默认

媒体文件播放出错

CMCPlayer: 4.8.28.20200803
播放倍速
0.50.75正常1.251.52.04.0
设置字幕
媒体信息
切换为flash播放器

(视频来源:央视新闻微博)

种生求子


  在七夕前几天,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,长出嫩芽后,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在南方,人们把长出的豆芽称为“巧芽”,还以巧芽取代针,抛在水面乞巧,称为“泡巧”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生育信仰,寄托着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微博)

拜织女


  农历七月初七,一弯新月升上柳梢头。这时候,闺阁女儿们会沐浴净身,精心打扮,在庭院中摆好香案,陈列瓜果,仰望闪烁繁星,向织女焚香祭拜,虔诚祷告。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微博)

穿针乞巧


  这一天的“乞巧”仪式上,女子们会手执五色丝线和七孔针,借助朦胧月光,穿针引线。能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的女性称为“得巧”。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微博)

喜蛛应巧(蛛网乞巧)


  这个习俗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。这一天,妇女们可以在月下相聚嬉戏,游戏到天亮。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微博)


 旧时,不管是民间女子还是后妃宫女,一年中只有这一天,她们才是绝对的主角,能够短暂脱离日常生活,享受着同性小团体的私密空间。
  将七夕看作是中国古代的“妇女节”,名副其实。

(图片来源:新华网微信公众号)

此外,在饮食上,七夕也有不少“讲究”


储水 喝“双七水”


  在广西西部一带,传说七月七日晨,仙女要下凡洗澡,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。于是,人们在这天鸡鸣时,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,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,待日后使用。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)

吃巧食


  巧果即七夕果,又称巧食或巧舌,是上海特色传统糕点,七夕的应节食品。

00:00
00:00/00:00
——— 画面比例 ———
等比满屏
——— 画面设置 ———
亮度
默认
对比度
默认

媒体文件播放出错

CMCPlayer: 4.8.28.20200803
播放倍速
0.50.75正常1.251.52.04.0
设置字幕
媒体信息
切换为flash播放器

(视频来源:新华社客户端)


  巧巧饭即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,包饺子的时候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。吃到钱的表示有福,吃到针的表示手巧,吃到枣的则意味着早婚。


(图片来源:人民日报微博)


(图片来源:新华网微信公众号)


七夕今宵看碧霄
牵牛织女渡河桥
愿天下有情人
终成眷属


图文来源:央视新闻、央视网、人民日报、人民网、新华社、新华网

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
下载“广西视听”更精彩

评论

还可以输入140字